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中国政府网|武汉政府网|简体

【绿色发展】水韵武汉,湿地之城

2020-05-26 11:12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0年的主题是“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亦即“答案在自然”。鹤舞鹿鸣、花叶葳蕤,万物生灵栉风沐雨,人与自然美美与共,丰富绚烂的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作为“百湖之市”、“湿地之城”的华中特大城市,武汉十分珍视湿地这个大自然最慷慨的赐赉。2019年以来,武汉全力冲刺“国际湿地城市”,并将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地球同纬度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武汉模式。


全长6300多公里的长江,从青藏高原一跃而下,出三峡,在江汉平原上千回百转,接纳了最大支流汉江等众多河流,牵连起无数个大小湖泊,在北纬30度线的中国版图孕育出壮美神奇的长江文明。


长江与汉江汇合处的武汉,165条河流纵横交错,166个湖泊星罗棋布,坐拥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湿地公园6处、省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6处,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三座城市之一。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北纬30度、东经114度,中国第二大城中湖——武汉东湖,33平方公里的水面烟波浩渺,周边磨山、马鞍山、珞珈山层峦叠翠,101.98公里生态绿道蜿蜒连绵,春水荡漾、夏荷映塘、秋染杉林、冬鸟翔集。鸟岛的树梢上停满鸬鹚,每当夕阳映红湖面,万鸟归巢的欢聚舞会就开始上演。


2008年,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划出吹笛、落雁两个景区10.2平方公里沿湖湿地,精心打造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成为武汉最早由林业部门批准认可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如今,与亲友到东湖绿道骑行已成为当地百姓的绿色生活方式。市民小刘说,沉浸自然、愉悦身心,是最好的生态福祉。


“到这里走一走、转一转很放松,大城市太需要这样的地方了,可以暂时让人放下压力和疲劳!”


从东湖过长江往西驱车一小时,到达汉江之滨的后官湖湿地公园。这座国家级湿地公园由几个湖泊连缀而成,面积20.89平方公里、绿道总长110公里,是武汉面积最大、绿道最长的国家湿地公园。漫步湖畔绿道,一边是密密匝匝的树林,一边是波光潾潾的湖面,弯弯曲曲的栈桥与水天相接。深秋时节,泛萍浮梗、残荷照水,凤头䴙䴘、斑嘴鸭畅游嬉戏,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水墨画卷在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里静静舒展。后官湖湿地公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寒认为,环湖绿道是锁定湖泊岸线的绿色屏障。


“我们以田园和山水交融的风格来设计这一块环湖绿道,把我们的生态保护线控制住了,整个水系是连通的。”



后官湖湿地落日


与后官湖同处汉江长江交汇三角地带的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是地球上同纬度湖泊群中稀有的典型淡水湖泊与泛水沼泽湿地,面积116平方公里。作为候鸟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区,被生态学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2013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沉湖湿地的原生态郊野景观空灵辽阔,茫茫苇海漫无涯际,浅滩、沼泽、湖泊隐逸其间。芦苇深处,一只白鹭在水潭边顾影自照,青脚鹬摇摆着滚圆的身子觅食,楔尾伯劳在树枝间展翅翻飞,牛背鹭在水牛背上安家,成群的豆雁、灰鹤、小天鹅、白琵鹭翩跹翱翔。置身其间,仿佛回到了《诗经》时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多年观测武汉鸟类种群与数量的民间环保人士、武汉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坦言,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


“通过观察鸟类可以判断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几年武汉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在增加。这个城市对鸟类、对其他野生动物越来越友好,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的这几年的一个变化。”



沉湖白鹭(沉湖湿地工作人员冯江 摄)


武汉的湿地各具特色,有的疏疏落落,有的紧凑精巧,有的自然大气,有的撷取边角。


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细微之处匠心打造,2007年即被国家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当时唯一入选的省会城市公园。不到1平方公里的半岛上亭台廊榭、茂林修竹、花艳如霞。因为地处城区交通方便,很多中老年人从早到晚在这里跳广场舞、唱戏曲。原先管理鱼塘的水产公司经理程凤鸟老先生,现在是锻炼人群中的一员,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只是些鱼塘,每家每户在这盖个小房子,养鱼。今天建成湿地公园,老地方大变化。这是国家的进步。”



金银湖城市湿地公园水生美人蕉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城市与湿地相融相生。武汉组织实施长江大保护、两江四岸整治、大东湖生态水网、六湖连通、四水共治、海绵城市等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东湖、金银湖、后官湖、藏龙岛、安山、杜公湖相继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中国拥有国家湿地公园最多的省会城市。第二次中国湿地普查数据显示,武汉市湿地面积1624.61平方公里,湿地率18.9%。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周耕说:“将湿地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范围。通过污染清理、土地整理、地形地貌修复、湿地岸线的维护、河湖的水系连通、植被的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等手段,持续开展湿地的生态修复。”


东方白鹳、黑鹳等413种野生动物在湿地繁衍生息,野菱、野莲等408种高等维管束植物在湿地恣意生长。全球范围内数量仅存1000余只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将武汉湿地作为最大和最南端的繁殖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司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主任吴志民表示:“武汉城市的生机和湿地的宁静交相辉映,湿地在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


2019年,武汉申报由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估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2021年,国际《湿地公约》170个缔约方的代表将相聚武汉,参加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是此项盛会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行。如果能够获得认证,武汉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举办缔约方大会的“国际湿地城市”。湿地公约秘书处副秘书长Jay Aldous(杰伊·奥尔德斯)先生表示,对即将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非常期待。


“Let me express our enthusiasm to be coming to wuhan in 2021.And we as the secretariat are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 to plan and host that we believe will be an extraordinary and productive COP , like none we've seen in the 50 years of the Convention’s history.”


(译文:我代表秘书处表达对2021年即将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欣喜和期待。我们会全力支持相关工作,我相信这次大会将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应该是50年来我们所看到的大会中最好的一届。)



汉口江滩芦苇荡


青山隐隐曲水绕,草滩深处白鹭飞。岸芷汀兰抚清风,高山流水遇知音。


闹市的璀璨华灯与湿地的云光水影彼此呼应,大街小巷与塘野曲径气脉通联,武汉人诗意栖居的梦想灿然成真。


城市,倾心尽力呵护湿地;湿地,吐故纳新滋养城市。


世界,穿过湿地的层层涟漪认识武汉;武汉,以湿地的草木芳华馈赠世界!



青头潜鸭(世界自然基金会 雷刚 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