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中国政府网|武汉政府网|简体

2019年武汉市绿化状况公报

2020-04-19 23:49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2019年武汉市绿化状况公报

(2020年3月12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之年。一年来,全市园林和林业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兴绿使命,把“建园林”与“迎大庆”“保军运”相结合,积极实施“精致园林”三年行动,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交出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园林和林业满意答卷,将生态化大武汉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全市新建绿地650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9035.1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9529.71公顷,绿化覆盖率40.02%,绿地率35.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9平方米。全市植树造林新增2.8万亩,林地面积达到225.2万亩,森林面积达到187.1万亩,森林覆盖率(动态监测值)15.33%,增长率0.11%;森林蓄积量600.68万立方米,增长率3.94%。

一、全民义务植树成为新时尚

(一)各级领导身体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9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

2019年3月19日,省、市领导在青山区戴家湖公园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指出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美好未来;要持续推进绿满荆楚行动,大力实施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各区和市直部门积极组织,社会团体广泛参与,设立义务植树尽责点20处,开展义务植树主题活动400余场次,策划组织“百佳林”“兵兵林”“志愿林”等10种主题林,共发动130万人次参加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01万余株。

(三)“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应用。深入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蔡甸区嵩阳林场荣获首批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基地,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义务植树超5万人次,“武汉众森家园”项目基金累计接受捐赠700多万元。首创义务植树“绿链森林”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库,记录植树信息、跟踪树木动态、获得碳汇积分,体现义务植树的生态价值。

二、城市园林展现新风貌

(一)完成迎军运园林绿化大提升任务。坚持办赛事与建城市相结合,在推进“三个基本、四个全覆盖”基础上,全面完成“五边五化”园林绿化提升任务。

持续推进大树补栽,坚持见缝插绿,种植香樟、悬铃木(法桐)、栾树等大规格乔木4.7万株,累计16万株。

完成217条主干道路绿化提升,提升道路绿化800公里。推进1万多个高架立柱、26.5公里临街院墙立体绿化,补植爬墙虎等5万株。实施道路沿线隙地绿化,新建绿地348公顷,提升374公顷。推进铁路沿线综合整治拆迁覆绿,绿化171公顷。开展三环线生态带空地补绿,绿化126公顷。

打造示范园林绿化景观,提升东湖路、解放大道、汉阳大道、三阳路、左岸大道、右岸大道、鹦鹉大道、红钢城大道、金山大道、临空港大道、黄家湖大道、木兰大道等一批示范道路绿化,提升武汉体育中心、黄家湖运动员村等一批重点场站周边绿化,提升水果湖、解放公园路、黄鹤楼等一批示范片区绿化。

布置花田花海,在机场二通道、二环线、三环线、欢乐大道、江城大道、珞狮南路、罗家港、青菱湖等沿线,利用闲置地、储备地、临时用地,播种40多处、600多公顷花田花海。新栽月季100万株,新增花境20万平方米,布置绿雕21组、大型三角梅2000株,累计上花2300万盆,江城成为花的海洋。

(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提速。大力推进规划绿地、街心公园、林荫道、绿道等工程建设,建设绿地650公顷。新建姑嫂树、奥山、青扬路等街心公园40个。完善双排行道树、渠化岛遮荫树、连续行道树,建设林荫路296公里。建设金银湖绿道、木兰湖绿道、黄家湖绿道等环湖环山绿道303公里,推进绿道成环成网。

完成长江主轴长江左右岸大道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开展龟山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历史遗留建筑2万平方米,实施山体修复生态复绿。完成戴家湖公园二期、江滩公园四期、府河生态绿楔示范项目建设。启动野芷湖一期、张毕湖、竹叶海公园,及川江池、新月溪等公园建设。编制了天兴洲生态绿洲生态保护专项规划、武汉动物园综合改造规划、机场二通道湿地生态带景观提升规划并开展了项目前期工作。

坚持“创建为民、以创促建、以建争创、对标创建”,针对45项创建指标,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路推广率等指标。

(三)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全市建成开放城市公园85个,其中免费开放82个。行道树共60万株,其中樟树29万株、悬铃木9万株、复羽叶栾树7万株。

推进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邀请住建部、杭州、日本等园林专家指导我市绿化提升,编制实施精致园林建设技术导则、绿化养护技术导则、城市公园岗位手册等管理规范。强化节约型园林理念,注重加强统筹、避免重复、减少浪费,倡导多种树、少种花草、少搞造型,多使用本地树、乡土树种,不贪大求洋。

面对历史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展开“百日抗旱”大战,累计投入人员24.4万人次,设备8.7万台次,新栽树木成活率达98%以上,有效巩固了园林绿化成果。对520条道路、14万株行道树进行梳理、修剪,对245条道路的树木支撑进行整治,对112条道路绿化带降土8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覆盖率达100%。

武汉动物园迎来“春俏”“胖妞”两只大熊猫“姐妹花”。黄鹤楼主楼五楼壁画《江天浩瀚》在时隔36年后完成修复。中山公园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和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公园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集中整治公园“六乱”3515处。军运会期间,全市公园用最优服务接待中外来宾、各方游客,获得广泛好评。

(四)开展各类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绿色创建,累计评出园林式示范学校74所、美丽乡村学校71所,园林式小区200个、花园家庭666个,发挥“绿色驿站”作用,开展“清理我阳台,给花腾块地”“家庭园艺”等活动,覆盖200多个社区,吸引500余万人次参与。

推进“市民园长”管理创新,常态化开展公园大课堂、植物医生问诊日等公益活动,组织自然研学活动780余场,吸引200所学校30万中小学生参与,编辑出版《一本会结果的书》。武汉市公园协会获得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成为全国首批自然教育学校。联手中国林学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举办首届中国自然教育大会暨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武汉植物笔记》获中国首届自然好书奖,“一步自然、身边课堂”的“武汉自然教育模式”在全国推广。

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武汉园林和林业发展成就展、迎春花市、荷花节、汉版“切尔西花展”、第36届金秋菊展、首届家庭园艺展等活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态的需要。开展绿化宣传,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1330篇次,其中中央级媒体82篇次。

发挥高校院所、企业作用,借助社会力量,世界湿地基金会、长江保护基金会、阿拉善基金会、武汉观鸟协会、野保协会等30余个NGO组织、数万名志愿者参与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三、部门绿化有了新作为

各部门各尽其责,各平台公司共同助力。市城建委加强统筹协调,市城投集团完成黄家湖大道与三环线交汇区域、杨泗港大桥、沿江大道、红钢城大街等27个项目配套绿化,新建绿地113公顷。武汉地产集团完成续建临江大道、新华路、沿河绿化项大道等道路配套绿化,新改扩建绿地47公顷。武汉地铁集团完成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蔡甸线、8号线三期全线站点绿化,以及光谷广场、徐东大街和梨园广场景观提升工程,新改建绿地35公顷。武汉航发集团完成江北快速路、机场路一、二通道综合整治工程等目,新建绿地70公顷。市交投集团完成续建四环线龚家铺至中洲段、武湖至吴家山段、北湖至建设段配套绿化工程,新建绿地29公顷,植树1万株。  

市水务局持续加强河道堤防及“四水共治”植树绿化工作,实施汉江硚口江滩四期、汉阳江滩三期、武汉“长江主轴”汉口江滩等综合整治工程,植树3.4万株,新改建绿地122公顷;武汉碧水集团完成九峰渠、沙湖港、巡司河等绿化项目,新建绿地46公顷;市城管委、武汉铁路局实施铁路沿线综合整治绿化提升,开展拆违“飓风行动”,整治500公里,绿化32公顷。市新港委、市交通局组织实施长江汉江两岸300余处废弃码头、采砂点、趸船综合整治,腾退岸线30余公里,补植复绿滩地面积200多公顷;在京港线、南德线等路段栽植树木2.08万株。市教育局坚持“树人与树木”两手抓,推进“园林式示范学校”“美丽乡村学校”创建工作,植树5万株。市房管局组织开展老旧社区改造绿化提升,完成109个,绿化30公顷。

武汉园发公司积极参与市重点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军运会绿化提升示范工程。

四、国土绿化凸显新格局

(一)造林绿化超额完成。全市植树造林新增2.8万亩,新造林抚育2万亩。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湿则湿”的原则,实施长江、汉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防护林、还绿林、景观林1.2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35%,造林合格率98.6%,考核结果名列全省前列。巩固2.24万亩精准灭荒植树成果,加大考核检查力度,实施补栽补造面积650亩。推进四环线生态带建设,完成西段绿化建设22.5公里,面积929.6亩,实施南段绿化建设26公里,面积718.5亩,三年累计绿化面积2500亩。推进破损山体修复,完成江夏大花山,经开区大、小军山,蔡甸区纱帽山、白羊山等15座山体修复,面积4000亩;全市10个区累计修复破损山体65座,面积1.34万亩。2019年12月25日,省政府在黄陂区召开全省国土绿化现场会。

(二)林业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林业行业优势,通过开展通道绿化、村镇绿化、湾子林改造、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措施,完成新洲区新冲街、黄陂区蔡店街、江夏区金口街、蔡甸区玉贤街等4个省级森林城镇和45个绿色乡村、20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创建,累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6个,绿色乡村445个,完成5个郊野公园建设任务。

按照“一条乡村绿荫道、一处产业基地、一片湾子林”标准,开展林业行业扶贫,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赏花游、森林旅游、森林康养,黄陂木兰花乡、蔡甸花博汇、新洲紫薇都市、江夏花博园、东西湖花世界加快发展。全市苗木花卉总规模达33万亩,油茶达到15万亩,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79亿元,较上年增加3.2%。

五、资源管理频出新亮点

(一)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完成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任务,配合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完成国家林草局移交的变化图斑调查核实。严格林地定额使用和林木限额采伐,强化用途管制,依法审核上报项目使用林地面积170.27公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16.69万立方米。健全完善公益林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生态公益林面积90.32万亩,落实市级补偿资金2337.14万元。加强5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10个国有林场改革通过国家验收。以退化林、纯林更新和火烧迹地、病虫害迹地修复为重点,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万亩。经评估全市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230.55亿元。

(二)湿地保护成效持续向好。全市湿地面积1624.61平方公里,湿地率18.9%。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完成湿地资源补充调查,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东西湖区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并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安排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984.21万元。首次开展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总价值达456亿元/年。积极申报“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已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组评审。2019年6月26日,《湿地公约》第57次常委会会议决定第十四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将于2021年在我市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类会议。

(三)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加强3个风景名胜区、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公园、6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开展“绿盾”保护地专项清理行动。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积极开展野生鸟类监测、评估及巡护等工作,新发现灰树鹊等鸟类8种,府河青头潜鸭数量稳定增长,观测记录到306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有35只在长江江滩越冬,野生鸟类呈恢复性增长。湿地野生动物4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湿地高等维管束植物4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加强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展示展演场所管理,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76只(头)。加强21个重点区域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全市共有古树名木1691株,其中,一级保护58株,二级保护172株。

(四)林业灾害防控能力增强。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建设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35个,加强防火物资储备,建设防火通道及隔离带100公里,强化火源管控,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4起,森林火灾受害率0.058‰,低于控制目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无害化清理枯、病死松树44.3万株,采取飞防、生防等措施防治50万亩次,降低松褐天牛种群基数,取得了明显效果。密切关注美国白蛾疫情动态,建立200个监控点,尚未发生入侵疫情。有效做好蔡甸区红火蚁疫情防控,划定防控区域415亩,扑杀蚁巢1688个。

六、改革创新呈现新气象

(一)“四办”改革不断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年完成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414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服务窗口问题整改提质增效活动。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二)执法力度持续加大。组织开展“迎大庆,保军运”野生动物专项清理,军运会期间停止一切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组织参加“昆仑5号”“绿卫2019”等一系列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破坏森林、林地、野生动物、林木种子等违法行为,查处各类涉林案件335起。

(三)改革试点成效明显。继续深化园林绿化建设市场诚信管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府河生态绿楔等3项国家级创新试点,探索推进公园“共治、共享、共创”治理、自然教育“武汉模式”等5项创新改革。其中园林绿化建设市场诚信管理试点获全市年度典型案例奖。

(四)科技服务行业发展。推进全市园林和林业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年一监测,五年一普查”目标,及时更新园林和林业生态资源“一张图”,在全国林业部门信息化测评中排名第四。荷花3个品种“佛手观音”“鼓浪小红”“霓裳曲”取得国际登录证书,4个路易斯安娜鸢尾和1个花菖蒲申请国际登录并取得1个路易斯安娜鸢尾证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张建龙局长、彭有冬副局长、封加平总工程师,湖北省赵海山副省长,省住建厅李昌海厅长、省林业局刘新池局长等领导莅临武汉调研指导或主持召开会议,推介我市经验。

人民日报以《美丽的武汉,美好的体验》为题报道我市园林绿化提升后的景观效果;中国青年报以《武汉,花都开好了》为题整版篇幅报道武汉新花城在迎军运绿化升级后给广大游客带来美的享受和体验;人民日报用近半版的篇幅报道《戴家湖又美起来了》,聚焦武汉城市绿地功能修复经验;武汉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央级媒体和新媒体报道。

武汉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荣获6项大奖;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菊花展览会,荣获1个大奖、8个金奖。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环东湖绿道工程设计项目》荣获2019年詹天佑奖,《光谷综合体地面景观》项目荣获2019武汉设计日暨第五届武汉设计双年展金奖和最具创意设计奖。武汉园发公司荣获2019年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市林业工作站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武汉林业集团荣获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建设精致园林、创办“两城一会”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划的承启之年,更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克难奋进之年。全市园林和林业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持续建设“大园林、大绿化、大森林、大花海”,扎实创办“两城一会”,努力推进园林和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三化”大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再作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