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中国政府网|武汉政府网|简体

【部门】《武汉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4—2035年)》政策解读

【部门】《武汉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4—2035年)》政策解读

2025-02-13 16:55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文字方式


一、编制背景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2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发出“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等倡议,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辞精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致辞精神,提出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的深情厚望,牢记嘱托,乘势而进,充分运用湿地大会成果,为全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出武汉贡献,谱写武汉湿地保护新篇章。为切实推动我市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贡献生态力量,启动编制《规划》。

(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级国土空间规划和上一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决定》第四条规定“湿地保护坚持规划先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级国土空间规划和上一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全面落实上级湿地保护规划和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需要。2023《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划定武汉为湖北省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中心城市,是湖北省长江高水平保护重点区、江汉湖群湿地保护核心区。《湖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中将全省划分为5个湿地区,武汉市属于长江中游平原湿地区,提出武汉应强化流域治理、水系联通、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处置,加强重要河流水岸保护、河湖水网修复与生态缓冲带建设等。

(四)加快推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需要。2023年武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等“三个优势转化”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6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绿色低碳产业的路径要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湿地惠民、湿地利民、湿地为民,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优质湿地生态产品,让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和普惠的民生福祉。本轮湿地保护规划,与其他城市湿地保护规划最大的区别是,在规划名称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保护与利用发展,并在规划中重点对合理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主要内容

《规划》由发展现状、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管理体系、保护修复、合理利用、能力建设、保障措施等八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发展现状,介绍了武汉市湿地基本情况、资源概况、保护成效和机遇挑战。

第二部分为总体要求,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保护,流域统筹、分区治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科技支撑、高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武汉市市域范围内的各类湿地资源编制20242035年的规划目标,并从湿地保护、湿地修复、利用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形成15个主要规划指标。

第三部分为空间布局,提出结合《武汉市流城综合治理和统筹规划》十三个三级流域分区和武汉市湿地资源情况,重点构建“一轴、一带、八廊、五区”的湿地空间规划格局。

第四部分为管理体系,提出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实行湿地分级管理、探索推进分类管理等规划内容。

第五部分为保护修复,提出保护修复重要湿地、保育大别山南麓河库湿地、修复都市北郊河湖湿地、提升都市河湖湿地风貌、保育江汉下游和东南湖塘湿地、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等规划内容。

第六部分为合理利用,提出适度开展湿地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积极推广湿地科普教育、精心塑造湿地文化品牌、探索湿地生态价值实现等内容。

第七部分为能力建设,提出加强队伍建设、科技支撑、调查检测、监管能力、交流合作、社区共建等要求。

第八部分为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氛围等内容。

三、主要成果

(一)充分对接流域治理理念和相关规划。充分衔接武汉市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兼顾全市地貌单元的相关性、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差异性以流域为实施单元,对接了国空规划、流域规划、湖北省湿地保护规划、武汉市湖泊综合治理方案等,确保湿地保护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坚持保护利用发展并举。聚焦“保护—修复—利用”的生态产品价值逻辑,积极探索湿地保护和利用新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谋划湿地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推动武汉湿地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充分体现武汉特色和管理实际。统筹国家要求和地方实际,系统性提出规划指标体系、湿地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湿地保护修复策略、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库以及体制机制保障建议,建立从文本、图件的技术传导到协作机制、补偿制度的制度传导,做好做实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和管理要求的规划成果,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地域性和可实施性

)梳理谋划了一批项目库。规划从管理体系、保护修复、合理利用能力建设四方面明确31建设任务立足“一轴、一带、八廊、五区”的湿地空间规划格局,重点谋划涉及890处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实施主体分别为有关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