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园林和林业局关于印发武汉市2025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 010886781/2025-03388 | 发布日期 | 2025-01-22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 文 号 | 武园林发〔2025〕1号 |
主 题 词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武汉市2025年绿化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2025年1月22日
武汉市2025年绿化工作方案
为加快建设美丽武汉,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切实做好2025年绿化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和市“两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要求,推动武汉市城乡绿化整体增量提质,着力建设湿地花城特色公园城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全市计划建设、提升各类公园150个、绿道105公里、林荫路80公里,实施城市绿道提升行动,串联自然山水与城市生活空间。完成营造林10万亩,修复湿地1.3万亩,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启动百名园艺师挂牌服务百个社区绿色驿站,举办公园文化活动600场以上,切实增强市民绿色获得感、幸福感。(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分解附后)
二、重点任务
(一)聚力提升公园绿道体系,建设武汉特色公园城市
1.深入建设千园之城。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以公园提升建设为重点,实施沙湖公园世界花园大会永久展区、武汉新城中央公园、江夏环城山水公园等重点项目,建好湖北省第四届(鄂州)园博会武汉园,抓好园林工程质量监管,打造高品质公共绿色空间。建设、提升城市公园30个、口袋公园120个,构建布局均衡、类型丰富、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全域公园体系。
2.实施城市绿道提升行动。编制实施《武汉市绿道系统规划(2025—2035年)》,制定发布《武汉市环湖绿道规划建设导则》。借鉴香港等地远足径、郊野径建设经验,建设东西山系山林步道。新改建汤逊湖绿道、后官湖绿道等绿道105公里,织密绿道网络,串起市民美好生活。
3.提升城市道路绿化品质。实施“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绿化景观品质提升,做好2025武汉马拉松等重要赛事道路绿化保障。落实城市降温行动要求,建成林荫路80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50条、花园路口30处,优化17条快速路、39条进出城道路以及重点入城口周边绿化品质。
(二)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彰显国际湿地城市魅力
1.完善湿地保护法治建设。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结合武汉实际,开展湿地立法调研,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地方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
2.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利用。实施《武汉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5—2035年)》,构建“一轴一带八廊五区”湿地保护空间规划格局。推进沉湖湿地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沉湖、安山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湿地1.3万亩,完成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0处,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湿地科普宣教基地。深化“智慧湿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加强重要湿地监测监管。
3.深化拓展湿地交流合作。做好城市湿地保护与发展国家创新联盟筹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审批。成立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武汉分中心,加强迁飞通道候鸟保护。发挥市级湿地保护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印发工作任务清单,深化共建共管机制。开展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湿地碳汇计量及功能研究等。
(三)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筑牢美丽武汉生态根基
1.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油茶新造等,完成营造林10万亩。建成国家储备林2万亩,启动建设8万亩,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森林蓄积。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全面推进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建成“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68个,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创新“林长+河湖长”联动机制,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智慧平台。高质量完成森林草原湿地普查及成果应用,持续开展森林资源年度动态监测。编制实施《武汉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推进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建设。启动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深入开展森林督查和林业综合执法行动,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3.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制发武汉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推进建设集体林权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抓好油茶、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旅融合、林湿结合等林业产业发展,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推进保障性苗圃建设,加大乡土、珍贵树种良种壮苗繁育引导。
4.守牢林业生态安全底线。高标准建成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强化野外火源管控,深入开展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森林火灾全方位监测预警,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全力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完成五年攻坚行动目标任务。持续优化技术、完善装备,增强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及病虫害等灾害抵御能力。
(四)加强园林绿化精细管养,着力提升城市绿色品质
1.提高公园管理服务水平。落实《城市公园管理办法》要求,全面加强公园管理。开展“双最”公园推选,推进公园服务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最美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推进20个公园优化提升景观、完善服务设施、新增体育设施、打造特色花卉。新增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0片、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推动“公园+”花事、市集、文旅、艺术、科普等,举办公园文化活动600场以上。
2.推进公园运营改革创新。挖掘公园特色,盘活公园资源,提档升级公园服务业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园配套服务项目建设运营,因地制宜引进文化、运动、休闲等项目,推进智慧公园建设,塑造新场景,提供新服务,激发公园活力。
3.加强道路绿化养护管理。重点开展树木倒伏隐患整治、行道树修剪、电线缠树整治、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水肥管理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道路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加强对社会单位绿化管理的指导,提升全域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绿化,切实增进市民绿色福祉
1.深入推进绿色驿站建设。发挥绿色驿站旗舰站及示范站点引领作用,鼓励街道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绿色驿站建设运维,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启动100名园艺师挂牌服务100个社区绿色驿站,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深化构建绿色驿站线上线下双平台,优化完善绿色公共服务平台“绿小武”功能。
2.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将义务植树与全域绿化、乡村绿化、古树名木保护等有机衔接,依托绿色驿站、城市公园、湿地、林地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尽责活动。畅通参与渠道、创新尽责形式,为市民参与义务植树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
3.办好精品花事活动。坚持以花惠民,举办系列花事活动,推进“花漾武汉”品牌建设,彰显“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花城特色。办好武汉2025年世界花园大会、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强化花展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促进赏花经济发展,扮靓市民花漾生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长江新区、风景区管委会)及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绿化工作,切实履职尽责,细化工作分解,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责任单位要将绿化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保障绿化建设及养护经费。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全力争取中央、省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建设运营。
(三)加强科技支撑。加强园林和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推广应用园林和林业自然生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科技赋能智慧管理。围绕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专业技术服务和培训,不断培育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四)加强宣传发动。积极依托新闻媒体,聚焦武汉市绿化工作重点,创新策划系列主题报道,展现美丽武汉建设成效。结合植树节、湿地保护宣传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节点,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绿化建设与保护,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缔造湿地花城的浓厚氛围。
2025年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分解
一、市园林和林业局
(一)建设沙湖公园世界花园大会永久展区、武汉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项目,组织建设湖北省第四届(鄂州)园博会武汉园。
(二)编制实施新一轮绿道系统规划,出台环湖绿道规划建设导则,统筹推进环汤逊湖绿道等重点项目。
(三)举办武汉2025年世界花园大会、第42届金秋菊展等花事活动。
(四)统筹推进公园改造提升,实施黄鹤楼公园、武汉动物园、中山公园、解放公园、沙湖公园、月湖风景区、龟山公园、园林科普公园等市属公园基础设施维修和绿化景观提升。
(五)编制导则并统筹实施“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绿化景观提升,以及城市快速路、进出主城区道路等绿化品质。
(六)统筹推进新增公园绿地开放共享10片、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
(七)推进湿地保护立法。推进城市湿地保护与发展国家创新联盟筹建验收,成立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武汉分中心。
(八)完成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二、江岸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新改建古德寺等口袋公园10个,实施公园改造提升1个,建设绿道3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兆瑞大道、长沙路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4处,修剪行道树5000株。提升一环、二环、三环、金桥大道、江北快速路等城市快速路以及塔子湖东路等进出主城区道路绿化品质。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3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2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10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20场。
三、江汉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新改建马场角、范湖等口袋公园4个,实施西北湖绿化广场改造提升,建设绿道2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花楼街、自治街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4处,修剪行道树3000株。提升一环、二环、三环、汉江大道、姑嫂树路等城市快速路以及常青路、机场二通道等进出主城区道路绿化品质。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6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2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10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20场。
四、硚口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建设古田公园二期,新改建古田一路等10个口袋公园,启动张毕湖公园、竹叶海公园、法治公园改造提升,建设绿道3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古田一路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4处,修剪行道树3000株。提升一环、二环、三环、长丰大道、汉江大道等城市快速路以及工农路、古田二路延长线等进出主城区道路绿化品质。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15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2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10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20场。
五、汉阳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续建龙阳湖公园二期,新改建拦江路、玉龙路等口袋公园10个,实施公园改造提升1个,建设绿道10公里。
(二)湿地花城。实施辖区范围内“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四新大道西延线、百灵路等林荫路8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4处,修剪行道树5000株。提升一环、二环、三环、汉江大道、国博大道、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墨水湖北路等城市快速路以及汉阳大道、琴台大道等进出主城区道路绿化品质。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4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2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10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20场。
六、武昌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新改建中南路、中北路等口袋公园10个,实施洪山公园、四美塘公园改造提升,建设绿道2公里。
(二)湿地花城。实施辖区范围内“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绿化景观提升。建设紫阳东路、兴国路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6处,修剪行道树5000株。提升一环、二环、雄楚大街、白沙洲大道等城市快速路绿化品质。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60场,做好武汉2025年世界花园大会保障工作,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2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10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20场。
七、青山区(化工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新改建冶金大道、工业一路等口袋公园9个,实施公园改造提升1个,建设绿道2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八吉府大街、群力侧路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4处,修剪行道树3000株。提升二环、三环等城市快速路,站前路、青化路等进出主城区道路以及北湖收费站、挽月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200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2个。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1公里、防火应急道路1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4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2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10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20场。
八、洪山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建设光霞公园、白沙二路儿童友好公园,新改建洪达巷、纺机路等口袋公园5个,实施公园改造提升1个,建设汤逊湖绿道洪山段等各类绿道5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丰平路、轩城三路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4处,修剪行道树5000株。提升二环、三环、珞狮南路、雄楚大街、东湖通道、白沙洲大道等城市快速路以及武昌收费站、白沙洲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加强天兴洲湿地保护,保障重要鸟类栖息地安全,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300亩。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2公里、防火应急道路3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3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2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10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20场。
九、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完成花山河河口公园、光谷绿道公园,续建武汉新城中央公园、未来公园,新改建高新二路、光谷三路等口袋公园15个,实施公园改造提升1个,建设汤逊湖绿道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段、东西山系山林步道等各类绿道20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未来一路、科学岛南路等林荫路10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5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5000株。提升三环、雄楚大街等城市快速路,大学园路、森林大道、武黄大道、珞瑜东路、高新大道、316国道等进出主城区道路以及花山收费站、光谷收费站、凤凰山收费站、光谷南收费站、龙泉收费站、白浒山收费站、新桥收费站、武东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加强豹澥湖重要鸟类栖息地保护,修复湿地1000亩,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8400亩,建成国家储备林示范区8000亩,实施白羊山等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12公里、防火应急道路6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2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续建大半岛都市郊野公园,启动建设兰岛都市郊野公园二期,新建川江池一路、纱帽大道等口袋公园5个,改建口袋公园5个,实施南太子湖公园、孔明湖公园改造提升,建设后官湖绿道等各类绿道15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吉利路、华中智谷片区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5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5000株。提升三环、江城大道、龙阳大道、东风大道等城市快速路以及沌口收费站、武汉西收费站、军山收费站、小军山收费站、汉南收费站、乌金收费站、湘口收费站、徐家堡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实施喜鹊湖湿地保护修复,修复湿地1000亩,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2400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2个。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4公里、防火应急道路4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2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一、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续建落雁景区玫瑰园扩建工程,新改建东湖路等口袋公园4个,建设东西山系山林步道2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林荫路2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2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1000株。提升三环、欢乐大道、东湖通道等城市快速路,青化路等进出主城区道路以及龚家岭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积极运维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示馆,发挥展馆科普宣教阵地作用。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1公里、防火应急道路4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2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5场。
十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启动建设白马泾生态休闲公园,新改建金山大道、东吴大道等口袋公园10个,实施公园改造提升1个,建设绿道3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凌云路、十全路等林荫路3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4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5000株。提升临空港大道北段、金山大道、机场路等进出主城区道路以及永丰收费站、柏泉收费站、东西湖收费站、长青收费站、西湖收费站、武汉北收费站、东山收费站、径河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加强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400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2个。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1公里、防火应急道路2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20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三、蔡甸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完成朝阳河公园、高罗河湿地公园,新改建新天北路、新天东路等口袋公园6个,实施公园提升改造1个,建设绿道5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琴川大道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2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2000株。提升新天大道、318国道等进出主城区道路以及汉蔡琴台收费站、蔡甸收费站、永安收费站、索河收费站、中法城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推进沉湖湿地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沉湖重要湿地保护修复,修复湿地5000亩,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1.05万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8个。实施高子山等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至少1家。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5.4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5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四、江夏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续建红旗水库中央公园、江夏环城山水公园,新改建江夏大道、腾讯大道等口袋公园6个,实施黄家湖公园改造提升,建设汤逊湖绿道江夏段等各类绿道23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江夏经济开发区六号路、文武路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2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2000株。提升白沙洲大道等城市快速路和107国道、文化大道、江夏大道、纸贺线等进出主城区以及金口收费站、武汉南收费站、安山收费站、法泗收费站、金港收费站、鲁湖收费站、江夏收费站、梁子湖收费站、龚家铺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实施安山重要湿地、五里界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修复湿地3000亩,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1.45万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15个。实施云井山等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至少1家。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10公里、防火应急道路12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5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五、黄陂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建设甘露山文旅城公园,新改建横店街、前川街等口袋公园5个,实施公园改造提升1处,建设绿道7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2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2000株。提升汉口北大道、巨龙大道、机场二通道、盘龙大道等进出主城区道路以及机场路收费站、天河机场高速收费站、府河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3.9万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30个。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至少1家。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22公里、防火应急道路26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5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六、新洲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新改建古城大道、新洲大街等口袋公园6个,实施公园提升改造1个。建设绿道5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东辛公路等林荫路5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2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2000株。提升江北快速路等城市快速路、汉施公路等进出主城区道路以及汪集收费站、新洲收费站、阳逻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实施涨渡湖湿地保护修复,恢复湿地植被,建设土河郊野湿地公园。修复湿地2000亩,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1.85万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7个。建成国家储备林示范区1.2万亩。完成荒山绿化95亩,实施将军山等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至少1家。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7公里、防火应急道路18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5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七、长江新区
(一)公园绿道体系建设。续建麓客岛左岛公园,启动建设项家湖公园;建设新区大道口袋公园1个,改造提升平江大道口袋公园1个;建设绿道5公里。
(二)湿地花城。建设谌家矶大道、岷山路等林荫路3公里。提升特色景观路2条、花园路口2处,修剪行道树1000株。提升三环、江北快速路等城市快速路和谌家矶大道、汉施公路、汉口北大道等进出主城区以及施岗收费站、巨龙收费站、青龙收费站、武湖收费站周边等入城口绿化品质。推进草湖湿地保护修复,修复湿地1000亩,实施小微湿地示范建设1处。完成辖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任务。
(三)精细管养。纳入一级养护管理标准的道路占比达20%。
(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300亩。建设“村增万树”绿化美化亮点村2个。新建、改造林火阻隔带1公里、防火应急道路3公里。
(五)绿色惠民。开展公园文化活动5场,举办第42届金秋菊展区分会场活动。打造绿色驿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推荐园艺师团队对口服务社区不少于4个,指导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绿化管护及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四季义务植树尽责主题活动不少于15场。
十八、市交通运输局
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十九、市水务局
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二十、市城管执法委
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二十一、市教育局
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二十二、城建集团
完成沙湖公园世界花园大会永久展区、湖北省第四届(鄂州)园博会武汉园、新西兰基督城中国园,建设古田四路公园,实施园博园改造提升。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二十三、城投公司
启动建设中央华城F地块体育公园。实施古田一路北段、右岸大道南段、建设大道延长线、武汉站东广场配套骨架路网等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二十四、地铁集团
实施国博控制中心、档案中心及反恐中心配套绿化工程。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二十五、城发集团
完成北洋桥生态文化公园。实施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三环线慈惠立交改造等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启动青山江滩改造提升。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二十六、武汉农业集团
完成营造林5500亩。参与第42届金秋菊展等综合型花事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