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中国政府网|武汉政府网|简体

2023-09-26 10:33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索 引 号 010886781/2023-24779 发布日期 2023-09-26
发布机构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主 题 词 有 效 性 有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055号 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提升涨渡湖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南部,是2004年由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2022年完成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试点工作,调查发现涨渡湖湿地现有湿地植物123330511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外来入侵植物8种;湿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722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新观测纪录7种;昆虫881161种,其中国家三有昆虫2种,外来入侵昆虫1种;浮游植物201种(属),浮游动物88种(属),底栖动物23种(属),鱼类53种,外来入侵水生生物1种。

武汉湿地的碳库总量为5750万吨,其中植物碳库为10.09万吨,土壤碳库为5737万吨,水体碳库为3.15万吨。湿地碳主要储存于土壤碳库中。武汉市湿地的年碳汇总量为14169.27/年,其中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为碳汇,碳汇量分别为14274.2913464.48/年,河流湿地为碳源,碳排放量为13569.50/年。湖泊湿地的碳沉积作用大于碳排放作用,总体上呈现碳汇特征。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新洲区高度重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开展湿地保护及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规划引领湖泊治理。2023年,新洲区政府批复《涨渡湖》规划,规划明确了以水质管理为核心,以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为手段,分减负修复生态修复两个阶段的保护路线。提出勘界定桩、退渔还湖、湖堤加固、水系连通、村湾污水治理、生态养殖、生态修复等建设内容。

2.健全工作机制。新洲区政府出台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投诉受理处置制度,通报工作制度,联合执法制度,检查督办制度)、湿地保护修复管理责任。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共管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涨渡湖区、街、村级河湖长制,制作涨渡湖环保问题整改作战图。落实湖泊水质监测预警机制,每月开展一次水质监测。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实施街道巡查岸线保洁,涨渡湖渔场28人分成3个班组,每天巡查,确保水面、岸坡环境卫生,日常管护常态化,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2023上半年监测结果表明,涨渡湖水质为类,达到了水环境功能类别要求,与2022年同期相比水质保持稳定。

3.强化监测管理。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实时监控系统完成了由模拟向数字化升级,安装微气象、水文、水质、土壤、鸟类图像识别、声纹识别等环境和生物因子物联感知设备12台,接入全市智慧湿地信息化管理平台。

4.开展点源综合治理。一是控制初期雨污水蓄滞、缓冲、净化后入湖,完成重点排口整治,加强管控调度二是成涨渡湖重点入湖港渠清淤整治工程施工。新建入湖港渠阳逻唐家汊节制闸,加强管控调度,控制初期雨污水蓄滞、缓冲、净化后入湖。三是完成排口溯源排查,对童家大湾、南山咀2处、3个排口进行整治。是完成河往湖主港、毛集港、唐家汊主港、月明外湖港和南山村抗旱进水港港渠清淤。完成入湖重点港渠清淤整治,三湖连通港渠清淤2.59公里,2.7万方。对涨渡湖东围渍堤及涨渡湖主港堤人工机械清障,清障共计长度约15.8公里,有效减轻初期混流雨污水入湖污染。

5.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完成阳逻毛集片区重点村湾污水处理站网建设,在涨渡湖沿线7个自然村湾修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处,公厕7座,旱厕改造3250户。

6.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一是实施水上森林生态修复造林260亩,完成水生植物种植试点221亩,在完成水草种植试点基础上,开展后续860亩水草种植生态修复项目,基底改善工程已完成100%、生态围栏工程完成100%、浮叶植物已种植100%二是开展退渔还湖和生态修复,阳逻街和涨渡湖渔场退渔还湖共计2773.7亩,在涨渡湖北堤滨湖浅水区设置面积为210亩的水生植被恢复试验区,启动面积为860亩的水质改善与水生植被修复示范工程。三是加强湖泊周边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已完成湖泊周边精养施鱼池尾水生态治理工程4720亩。

7.解决实验区内水产养殖问题。推行科学养殖,督促试验区内渔民减少鱼药、饲料的使用;保持试验区养殖现状,严禁新增养殖面积,并逐年削减养殖规模,还原保护区原生态;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对试验区内鱼塘用药量、饲料投喂量进行跟踪。同时,停止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与湿地保护不相关的人为和船舶活动。一是在新洲区双柳街道示范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500亩和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行动”500亩。二是终止养殖承包合同,实行人放天养,涨渡湖流域已关停规模以上养殖企业98家,湖泊蓝线范围内2822.8亩精养鱼池已全部退养。

8.发挥保护合力。林业、水务、农委、环保等单位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存在船舶和人员活动、暴露垃圾、垂钓行为、污水处理、主港水葫芦等)及时督办整改。落实日常巡查,监管用药投肥投料,确保养殖规模设备不增加,严控人和船舶在核心区活动。

9..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立宣传牌、悬挂宣传标语、入校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重要性,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湖泊保护的行动中来。

三、下步工作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固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其他减排技术相比,具有低成本实现碳汇大规模增加的优势。湿地在稳定全球气候和减缓温室效应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储碳、固碳功能,是一种高效的碳汇,对退化湿地的保护修复是提升湿地碳汇最具潜力的途径。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升涨渡湖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启动编制涨渡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园林、水务等部门已实施水功能调度,利用三湖连通和江湖连通的机会实现水体交换,制定引江灌湖、引河灌湖生态补水方案,建成七湖与涨渡湖节制闸一座、倒水河与陶家大湖引水闸一座,实施涨渡湖、七湖、陶家大湖三个湖泊之间联通港渠的清淤整治,完成涨渡湖挖沟闸的修整改造,为生态补水提供通道保障。

二是强化污染控制推进双柳挖沟航天产业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该厂已全面竣工试运营,接收处理双柳航天产业城、龙王咀农场的生产生活用水,污染源得到部分控制,后期新洲区将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扩大古龙污水处理厂管网覆盖范围,争取从源头全面解决污水入湖问题。加大对周边鱼池监管力度,推行科学养殖,开展广泛宣传,督促试验区内渔民减少鱼药、饲料的使用,禁止在涨渡湖进行投粪、投肥和围栏、围网养殖,加大巡查与执法力度,发现违法行为依法处置,确保湿地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三是实施生态综合种养改变单一的数量型渔业模式为环境保护型的生态立体复合式的生态渔业模式方面,涨渡湖已经开始探索形成渔业、莲子、藕等复合型水体经济,之前受限于湿地保护区范围,在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成湿地公园后,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联合涨渡湖街探索实施水产经济发展,提高湖泊综合效益。

四是加强招引资和监测研究引进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和探索湿地碳汇标准体系,引进专业研究机构和科研团队在涨渡湖湿地设立生态系统观测站,开展湿地碳汇实地调查、监测和研究,全面了解掌握湿地类型分布、固碳速率和碳汇潜力评估方法。摸清涨渡湖湿地碳汇项目的可开发区域,确定可开发湿地碳汇项目总量,拓宽碳汇项目融资渠道,积极推动组建产业联盟和专业服务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到湿地碳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不断加强退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在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的同时,提升湿地的固碳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